汉字里的廉政文化系列(一)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见证,其象形的造字方式,生动地描绘了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一些汉字通过解构,对其的解读不仅能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并与当前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联系起来,给予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警示与启迪。

“督”由“尗”、“又”、“目”三个部分组成,“尗”的引申义为豆子,音、义同“菽”。“又”多指右手,与手的动作有关。两部分组合后的“叔”字意为抓取豆子,加上底下的“目”便可理解为在抓取豆子的时候,有一双眼睛在盯着,提醒其不可多取分毫。各级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力的时候也要牢记身后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切莫以权谋私,拿不该拿的东西。

“官”头上悬着一根竹鞭,告诫其要清正廉明,为民谋利,若是“官”鱼肉百姓,为所欲为,那么竹鞭将会无情落下,给予惩罚。作为“官”,要谨记身负的责任,在行使权力的时候,唯有兢兢业业,依规执政,不做违法乱纪之事,法纪的“竹鞭”才不会落下。

“勤”由“堇”和“力”组成,《说文解字》中“堇”的释义是“黏土也”。众所周知,黏土是瓷器的原料,而要把一堆不起眼的黏土打造成光鲜亮丽的瓷器必须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因此“堇”的旁边必须加上“力”才能得到勤劳的收获。面临繁重政务的时候,公务人员一定要多出“力”,肯于下苦功,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自身才能得到升华。

从字形上看,“正”字五笔中只有横和竖,含有不偏斜,平正之意。“正”又可以拆成“一”和“止”,意味着守一而止,不向任何负面势力折腰。现今在统计选票,财务清点的时候经常用“正”字来计数,这不仅是因为其字形特点,更是提醒执权者要一直保持行得正,走得直的正气。

贝壳是古时候一种流通货币,故“贝”意为钱币,“有”的汉字构意是用手拿着肉,“贝”和“有”结合起来后便可解释为付钱为他人买肉,即用钱收买他人。各级领导干部在从政期间要尤为注意与利益相关人的关系,切莫收受贿赂,毕竟他人为自己买的“肉”吃不长久,自己买的“肉”才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