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第一七三期
杏林之声
第 一 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33号(邮编 110032)2009年1月15日
目录
新年寄语
我院召开2008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燃放激情 超越梦想 铸造辉煌
——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我院2008年三项标志性成果
我院2008年十件大事
新年寄语
院长杨关林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恰如流星划过苍穹,转眼之间,2008年悄然走远。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代表医院领导班子,向关心和支持医院发展的各级领导,向辛勤耕耘在各个岗位上的全体职工,向曾经为医院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离退休同志以及社会各界朋友,致以最诚挚的谢意和最美好的问候!
握手辞别的2008年,是我院建设和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一年,我们在实践中寻求发展,在探索中孕育突破,在创新中实现跨越!回顾2008,是医院发展历程中极为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值得庆贺的一年。我们成功申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并以此为契机,带动了医教研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使医院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新建病房大楼投入使用并顺利进行搬迁,彻底改善了医院的硬件条件,实现了中医人多年的夙愿……回顾2008,也是医院发展历程中令人感动的一年,让人铭记的一年。在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中,我们发挥中医传统特色优势,为伤员的康复保驾护航,我们用精湛的技术和爱心创造了奇迹;在举世瞩目的奥运会沈阳赛区卫生保障过程中,我院各种配套应急预案的制定,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保证……
在这一年中,尽管我们遭遇了很多的困难,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医院领导班子密切配合下,通过全院干部职工团结努力,迎难而上,经受住了各种考验,医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飞跃。在这一年中,尽管我们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然而,在风雨中我们众志成城,遇挫弥坚,处险愈韧,聚合了辽宁中医敢为人先的精神。2008年挑战与机遇并存,转折与发展携手,希望与梦想齐飞!
展望2009,这是我院创建国家临床研究基地的开局之年,我们要抓住机遇,以此作为推动医院发展的一次凝聚和加油、一次动员和誓师、一次升华和飞跃。面对千帆竞渡、百舸争流的竞争态势,有更多的高峰需要我们去攀登,有更多的险滩需要我们去跨越,有更多的竞争需要我们去挑战。新的任务、新的机遇、新的挑战,这些都鞭策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必须立足长远,严抓内涵建设;以质量为核心,凸显中医特色,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强化人才立院战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科技兴院,使医院保持强劲的势头,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发展的号角再度响起,中医航母的风帆已经扬起,在这赢得新发展,创造新业绩,开辟新局面的一年,让我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扎实工作,为建设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而全力拼搏!让我们并肩同行,迎接挑战,励精图治,奋力向前,为辽宁中医的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而努力奋斗!
我院召开2008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
2009年1月9日下午,我院2008年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隆重召开,辽宁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丛丹江、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马骥出席了大会。会议由副院长关雪峰主持。
大学副校长、医院院长杨关林作了题为《燃放激情 超越梦想 铸造辉煌》医院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报告。报告对我院2008年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对2009年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确定了新的发展目标。
党委书记何欣在会上宣布了我院2008年三项标志性成果及十件大事。常务副院长于世家、副院长张君、副院长崔玉凯分别宣读了三项表彰决定,对在抗震救灾及奥运安保、申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新病房楼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专家进行了表彰。
会上,辽宁省中医管理局局长丛丹江、辽宁中医药大学校长马骥分别做了讲话,他们对我院2008年所做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我院在过去的一年中取得的成绩和各项荣誉表示热烈的祝贺,感谢医院院领导班子及全院职工为辽宁中医药大学及我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衷心的希望全院职工在新的一年里,凝聚共识,迎难而上,同心同德,奋勇争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医改的大潮中,发挥创新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再创新的辉煌而努力!(院务部)
燃放激情 超越梦想 铸造辉煌
——2008年工作总结及2009年工作计划
2008年是附属医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辽宁中医聚焦了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申报的成功,抗震救灾取得的胜利,新病房楼的竣工使用,无一不书写着辽宁中医的历史。激情演绎精彩,精彩博得荣誉,荣誉催人奋进,奋进超越梦想!2008不愧令所有辽宁中医人为之骄傲和自豪。成绩的取得有着老一辈辽宁中医人打下的坚实基础,有着上级各部门领导全力的支持与帮助,有着全院职工辛勤的耕耘,无私的奉献,更有着五十余载历练成的辽宁中医生生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
回忆往昔,难免会令人感慨,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让我们共同回首2008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分享那份荣誉与辉煌,也共同品味和感受发展中曾遇的阵痛和些许的遗憾。
一、以强化内涵建设为先导,医疗服务工作再上台阶。
2008年医院紧密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三个确保”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努力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丰富和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医疗保健模式,规范服务行为,创建诚信卫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进一步确立我院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
1.专科强院,质量先行。
(1)严格三级质控及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管理。(2)加强医师培训、提高各级医师诊疗水平,强化青年医师“三基三严”训练。(3)强化临床“三级医师查房”、规范“病案及医疗文件书写”,成立由我院知名专家组成的病案质控小组。(4)实现管理与临床医疗质量“无缝”连接。
2.持强扶弱,全面深化。
在医院提出的全面加强内涵建设方针指引下,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全力支持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不断挖掘传统医学瑰宝,探求现代医学高新技术的支撑,充分发挥强势专科优势,努力扶植弱势专科发展,形成以强带弱,以弱促强的新的医疗发展格局。通过对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遴选标准的认真研读,找出医院在软硬环境中的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工作中的软肋,拓展工作中的瓶颈项目。以过硬的技术,规范的行为,敏锐的目光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优质的服务,优秀的品格赢得更广泛人群的信赖,从而推动两个效益不断提升,内涵建设纵深发展。
3.审时度势,确保双赢。
在全民医保的新形势下,认真研究政策,及时采取措施,既要保证参保人员得到合理的救治,又要保证医院的利益不受损失,这是一个很难的课题。今年我院医保患者收入1.3亿元,超支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其中医院争取政策,返回超支额的70%,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它是医院科学宏观调控的结果,亦是全体医护人员从大局出发,抓大放小的结果。
4.科学救治,全力援助。
“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我省第一个派出赴川医疗队员参与救援的中医院、第一批接收四川来沈伤员的医院和第一家奔赴四川安县进行对口支援的中医院,我院对震后伤员积极开展医疗救治工作。中医传统特色优势,为伤员的康复保驾护航,“爱心病房”内的无数不眠之夜,谱写出一曲曲爱的旋律,我们用精湛的技术和爱心创造了奇迹。先后派出的三批医疗队共15名医护人员为当地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努力发挥出中医药优势,用行动展示出辽宁中医人的精神风貌。
5.心系奥运,保障到位。
在担任2008年奥运会沈阳赛区卫生保障过程中,我院将工作分解为事前细化分工、事中环节管理、事后总结改进三个环节,真正达到人员、设备、车辆的有效连接。各种配套应急预案的制定,进一步提高了应对公共安全突发事件能力,为圆满完成任务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保证。医院安全保卫工作落实到位,荣获辽宁省“奥运安保先进集体”的称号。
6.未病先防,承古博今。
“治未病”中心的建立是今年医疗工作的又一亮点。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治未病”试点单位之一 ,我院充分发挥现有医疗资源,安排资深医生对适应人群进行体质辨识,养生指导,并利用理疗中心开展中医外治特色疗法的研究与运行,现已初见成效。
7.统筹细琢,顺利搬迁。
喜迁新居令所有人兴奋,而700余名患者的安全转运却容不得半点闪失。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医院形成了几套方案及应急预案。在搬迁的前一天,医院组织专家对102个需要担架护送的患者逐一进行评估,最终确定18名危重患者调用120车辆护送。在全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当最后一名危重患者顺利迁入“新居”后,宣告了医院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搬迁工作圆满结束,全院职工再一次以行动体现出“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办院理念。
二、以“评估”优秀为起点,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1.打造精品,师见真功。
2008年度医院承担了学校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年级的教学任务共16488学时。全院有272人次,190名医生参加了临床理论的授课任务。其中获省级精品课两门;校级优秀教研室三个;优秀建设单位一个;校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5人;校级优秀教师3人。同时医院接收的各级各类实习学生约600人。“一体两翼”式临床教学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临床教学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年内表彰优秀带教科室校级4个、院级6个,优秀带教教师校级8名、院级26名。
2.立足长远,严抓内涵。
医院始终把学科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制定了适合医院学科发展的重点学科管理办法,为学科建设提供了政策与资金上的保障。对重点学科建设,根据上级部门拨款按照1:1比例进行经费匹配,全力支持学科内涵建设工作。年内中医内科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科,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验收工作,医院将继续总结原有学科建设经验与成果,充分发挥学科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学科内涵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3.十年打磨,积淀厚重。
在近十年的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逐步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完善了教育制度,建立了规范的 教育管理体系。今年顺利完成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11项、西医继续教育项目1项,省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8项、西医继续教育项目2项,学员人数达二千余人。目前医院已完成了2009年西医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以及中医药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的申报工作,医院将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进一步促进继续医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扩大在省内乃至全国的学术影响。
4.准确定位,科学管理。
在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方面医院加大投入,积极配合学校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有博士点3个、硕士点9个;博士生导师29名,外聘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200余名;外聘兼职导师50余名。现有在学博士生58名,在学硕士生629名,进入后期临床专业培养七年制学生118名。正是准确的定位,科学的管理使医院研究生教育步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以申建“基地”为契机,科研工作屡创佳绩。
1.成功申报,功在千秋。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项目经过三年的酝酿和筹划,今年花落谁家成为全国中医界倍加瞩目的焦点。这是中医界历史上真正意义的一次综合实力的比拼。该项目引起了学校党委的重视,引起了省卫生厅、省发改委的重视,甚至引起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在全院职工的共同拼搏下,在全省各界的大力帮助下,医院经受住了考验,以强大的实力,丰厚的底蕴,辛勤的汗水,聪明的智慧赢得了胜利。在国家刚刚筹备该项目的初期,我们便敏锐的捕捉到了信息,并积极的筹备。尽最大可能的完善条件,弥补不足,为申报成功抢得了先机,
我院申报材料被中管局誉为全国之最:最好,最全,最完善。为申报成功增添了砝码;实力雄厚的答辩组凭借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丰富的学识征服了评委,以优异的成绩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申报的成功意味着辽宁中医将迎来不可估量的发展机遇,对今后的发展将
产生深远影响。喜悦的同时我们并没有忘记肩负的重担,我们要倍加努力,不负众望,重在建设,为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2.励精图治、硕果累累。
经过医院科研人员不懈努力,今年,我院新增纵向课题四十余项,其中中标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医外治法课题3项,科技部中医药行业专项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2项。另外,在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申报中,“中药临床药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顺利中标,获得资助1200万元,预计全年科研经费总额突破2000万元,为建院以来最高水平。在科研成果方面,我院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我院的血脉病研究室和毒热证研究室成为国家中管局重点研究室。病毒实验室通过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复检,分子免疫学和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室通过国家中管局三级实验室考核。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以人才立院为根本,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为实施人才立院战略,全面加强医疗内涵建设,我院建立科学培养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做到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以此带动全院整体发展。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注重在实践中锻炼培养人才,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
认真总结中医药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挖掘中医药科学文献和古典医籍,收集整理建院以来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及用方并进行系统研究,建立高效的传承体系,发挥名医的传、帮、带作用,努力培养新一代名医,今年,我院又有8位名老中医入选国家第四批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6位同志成为学术继承人;拓宽中医药人才培养有效途经,以“继承—积累—传递”的基本模式,大力开展优秀青年临床医师后备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功底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的优秀青年医师队伍。
今年为迎接第二期“国家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选拔,我院开设第二期“高年资医师中医经典研读”项目,对30余名医师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最终有9名同志在全国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全省17名),脱颖而出,“优才”人数,再次位居全国首位。
对于刚刚走入工作岗位的合同护士,医院加强培训与考核,多次外请专家进行护理礼仪与服务培训,旨在提高服务意识与水平。不断探索新形式下如何建立一支技术过硬,思想稳定的护理队伍。通过各级各类的竞赛活动,提高护理队伍的总体水平,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五、以新病房楼建设为主线,后勤工作共克时艰。
新病房楼建设牵动着每一位辽宁中医人的心,医院克服一切困难,坚定不移地打造精品工程、阳光工程。为了这项百年大计工程,大家可曾知道,上至院长、书记,下至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为它付出的艰辛有多少,决不是“辛苦”二字可以形容的。每一项工程的完工,每一件物资的供给,每一个设备的调试,无不浸透着他们的汗水,甚至有血和泪;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可以汇集成一曲激昂的建设者之歌。12月18日新病房楼正式启用,但对于建设者来说可能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尤其对后勤各部门来说更经受着新的考验。楼建成了,但赋予它生命的是完善的功能、配套的设施。各部门马不停蹄,仍夜以继日地工作,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及职工的需求。
数字化建设克服了技术基础薄弱、新旧系统技术跨度大、计算机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等难题,博采众家之长,设计出符合院情和地域特点的数字化建设总体方案。该项目建设以先进性、经济性、实用性和扩展性为核心,以满足患者、医护和管理为重点,以建立国内一流数字化平台为目标,现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有望为医院的发展建设和腾飞提供动力和保障。
新建教学病房楼工程现已获得2007年十佳建筑工地奖、2007年新貌杯奖、辽宁省优质主体工程奖、沈阳市优质主体工程奖、沈阳市优质工程奖、沈阳市世纪杯优质工程奖、“哈、长、沈”三市观摩工程银杯奖,并拟申报全国最高奖项“鲁班奖”。
六、以顺应市场为蹊径,分院工作锦上添花。
今年分院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强化内涵建设,加大人才培养,打造重点专科为重点,将神经内外科合并组建脑科病房,开展腹腔镜微创技术,增加透析床位,满足患者就医需求。成功申报市级重点专科1个,1个省级重点专科也即将通过审批。全年开展主题月活动,树立医疗市场新形象,努力向大专科、小综合的健康目标迈进。全年总收入达到4000万,为医院的发展蓄积了力量。
七、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重点,不断探索学生工作新模式。
针对学生工作我们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根本利益为核心,以德智体美培养为重点、以培养优秀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在学生中强化“五种意识”教育,并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学生培养制度,加强学风、班风建设,以校级荣誉称号评选工作为契机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勇争先的热情。学生工作注重以理想信念为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生党员为龙头,树立了党员、学生干部的形象,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营造出勤奋刻苦、精益求精的学习氛围和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的和谐环境。
八、创新党建工作,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医院党委在积极引导各党支部开展内容新颖、特色鲜明的“创新党日”活动的基础上,坚持开展“学党章、践行党章,平凡岗位创业绩”学习工程,创新教育内容,改进活动方式;积极贯彻学校精神,组织各支部开展医疗服务活动方案立项,以活动为载体,切实提高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全员培训,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立足岗位,服务社会的大局意识,树立起弘扬正气的新风尚。
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医院党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充分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仅用一天时间组织全院2000余人参加捐款,款项达22万余元;在救治20名伤员过程中,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妥善处理了社会各界的捐款捐物,将辽宁中医对灾区人民的爱倾注到了患者的身上;党员身先士卒,积极要求奔赴救灾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入党誓言。全国总工会命名我院为“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这是国家、政府、人民给予我们的最大肯定。
纪委在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监督职能,在新病房楼建设中,在行风整顿中,在人、财、物的管理和调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年内再次获得省“诚信服务杯”、市“白求恩杯”行风建设的最高奖项。纪委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警钟长鸣,为医院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回首2008,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去回味。护理竞赛、病理大赛上有着我们胜利的笑脸;运动场上,演艺台前有着我们飒爽的英姿;“诚信服务杯”承载着中医人的诺言;“三八红旗手”彰显着半边天的魅力;危机时刻总会出现我们保卫战士坚强的身影,化险之时疲惫的身躯映衬着他们可爱的笑容;宣传阵地上不时传来我们铿锵有力的声音,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友人向我们投以青睐的目光;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不断提醒我们时刻珍惜朝阳美;老干部详和可鞠的面容又令我们无限感慨夕阳红……冰雪霜冻掩不住中医界的暖春,金融海啸更催不垮中医人的意志,经过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2008年,医院床位使用率达到93.1%,门诊量106万6千人次,全年总收入突破4亿元!
充满期待、充满艰辛、充满喜悦,充满辉煌的2008一页已经翻过,让我们永远铭记那难忘而又精彩的每一个瞬间。“5.18 ”我院第一批医疗队员带着全院职工的嘱托奔赴抗震救灾前线;“5.24 ”20名灾区伤员带着无限的期待进住“爱心病房”;“5.25”小林秋的手术在荧屏上牵动了全市人民的心;“6.23 ”身肩重任的答辩组开始了艰难的“北京论剑”;“7.10”新病房楼正式封顶令我们欣喜万分;“9.28”我们为共同迎来50年校庆欢呼雀跃;“12.18”我们为新病房楼的正式启用兴奋不已,“12.30”我们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申报成功百感交集……事实告诉我们,辽宁中医人众志成城,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将无往而不胜!
我们要永远记住 为辽宁中医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们,更要记住在辽宁中医每一个发展历程中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与帮助的各级领导。在此,我代表医院全体职工向长期以来一直关心、关怀、关注我院发展的学校领导、省卫生厅、省中医局领导、省发改委乃至省委、省政府各级领导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代表班子成员向为医院发展默默奉献、鞠躬尽瘁的老专家、老前辈,在座的全体中层干部、全院职工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面对成绩,我们必须冷静和清晰地看到我们的不足。内涵建设的深入任重而道远;科系间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突显;医疗服务规范的加强、医疗纠纷发生率的有效控制,任务紧迫而艰巨;在高原的基础上如何打造高峰需要我们去思考;服务水平、服务细节亟待进一步提高;尽快适应新的环境,跟上新的节奏,突破传统观念,尝试新的用人机制、分配机制需要我们去大胆探索……我们要敢于面对现实,敢于揭开疮疤,敢于用猛药治顽疾,以确保医院健康的又好又快的发展。
成绩代表过去,成绩意味着新的开始。面对期待与责任并存的新一年,我们的追求、向往和信心必将在点燃的激情中更加坚定。2009年医院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内涵建设,努力推行院长负责、党委保障、纪委监督、专家治院的民主管理模式,上下合力,突破常规,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饱满的热情在传承中医精髓、保持中医本色、发扬中医特色中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行民主管理新模式,不断提升两个效益。
“两个效益”是医院工作的中心,是医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挖掘中医药潜能,提高中医药疗效,创新中医药技术,树立中医药品牌是提升两个效益的关键。大力倡导专家治院的理念,形成尊重专家、依靠专家、信赖专家的氛围,实现重大决策的公开、公正、透明,适时推行全成本核算的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工作,实现效能的最大化。09年,医院在重点提升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要实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医院要紧紧把握国家医改政策的脉搏,准确把握形式,及时进行调整,确保医院处于不败之地。
二、把握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契机,全面推进医教研等各项工作。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申报成功,标志着我院在未来的几年内,将成为国家级重点项目及各项重大科学研究的重点承担单位。基地申建的成功,必将极大促进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申报中激烈的角逐,让我们体会到它的来之不易,今后的建设中我们更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应对困难与艰辛,扎实的走好每一步。
我们要坚持中医药在临床、科研和实践中的整体性,发展中医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突破中医药传承的关键问题;加强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实验室)建设,促进中医药协调发展,不断提高我院对中医药及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满足社会及广大患者的需求;巩固和加强我院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优势地位,增进国际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培育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力争三年内建成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管理规范、技术创新的国际一流中医院。
三、继续深化内涵建设,争创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
内涵建设的深入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台阶。加快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实现局重点学科申报保一争二的目标;鼓励创新技术的开展,着力扶植外科系统的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幅度增加人才培养投入,力争引进国内顶尖人才一至二名;完善服务设施及环境,全方位提高人员素质及服务水平,必须进入首批全国示范中医院的行列。
四、打造依托于医院的全国最大康复关怀中心。
伴随着新病房楼的落成启用,一项立足长远、功在当代、载入发展史册的工程又为我们展开了希望的画卷。为进一步体现“推进继承创新,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这一主题,2009年我们要对原病房楼进行整体改造,使其成为全国最大的依托于医院的康复中心、治未病医疗中心及老年关怀中心,集中展示中医药悠久的历史、科学的理论、独特的方法及良好的疗效,把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带到寻常百姓身边,相信它的建成一定会为医院的再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与平台。经过前期的调研和论证,一系列具有浓郁中医特色和优势的设计方案已新鲜出炉,预计年底完工并投入使用。
五、加快数字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发展,实现数字化管理是现代医院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前期的艰苦努力,数字化平台的硬件设施已基本具备。如何完善其软环境,使其发挥出最大效能是今年数字化工作的重点。我们以建立国内一流数字化平台为目标,需要全院各部门的通力合作,需要全院职工数字化意识的增强,共同完成这一全新工程,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的发展。
六、确保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前期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中西医结合分院成立三年以来,在规模、管理、效益尤其是内涵建设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分院正沿着科学的发展轨迹前进,亦初步具备了独立成院的条件。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医院顾全大局,全力支持分院升级为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这也是我院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医院要充分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细化工作流程,注重每个环节,确保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使医院精心培育的分院迅速找准市场定位,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七、创新党建模式,诚信于民,服务大众。
2009年,党委将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关爱百姓,奉献社会”医疗服务工程相结合,围绕医院发展,全面创新党建工作,以和谐为主旋律,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模式,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服务协调能力,努力打造出勤政、务实、创新的党员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大共产党员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和谐医院发展进程。
以诚信规范为载体,培育和谐医患关系,切实开展行业作风建设活动,引导全院职工创新服务理念,大力推行诚信医疗,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不断提高执业水平,加大专项治理工作力度,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有效、低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以良好的品牌形象构建出和谐的医患关系。
八、开创医院文化建设新篇章,夯实文化底蕴,促进医院发展。
将文化建设与医院总体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出我院文化特色,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各项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做到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医院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建设工作充分体现医院个性特征,进一步弘扬“我爱我的辽宁中医”精神。以先进的文化,科学的管理,诚信的理念,增强医院综合实力,拓展医院发展空间,谱写辽宁中医敢争一流的新乐章。
同志们,面对2009,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开拓进取的锐气,积极应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新医改的大潮中,信心百倍的凝聚共识,迎难而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同心同德,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增强求真务实作风,不断加强完善文化建设、发挥创新中医药特点优势,努力实现打造以高新技术为支撑,具有中医特色和本色的国家标志性中医院的宏伟目标!
“厚积,蕴育生机;薄发,绽放光华”。让我们乘改革开放30年之东风,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卫生厅、省中医局的正确指导下,燃放激情,超越梦想,铸造辽宁中医不朽的辉煌!
我院2008年三项标志性成果
2008年在每个国人心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大灾、大典、大事,历历在目;大悲、大喜、大爱,萦绕心间。2008,辽宁中医人在挥撒汗水中,凝结了拼搏与忘我的精神,非常之时,呈现非常之为;非常之事,尽显非常之责。也许它很轻,记下来只有区区的几页纸;但它也很重,因为这一年承载的是全院职工的付出,更演绎出中医人的精彩!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回顾2008年医院三项标志性成果。
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申报成功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的申报成功让我们情不自禁的要为自己喝彩。回首基地申建的日日夜夜,激烈的角逐让我们感叹竞争的残酷,层层的评审让我们尝到煎熬的滋味,深厚的积淀让我们坚定必胜的信心,全院的齐心协力更为成功铺就了坦途。果断的决策、忙碌的身影、缜密的材料,挥撒的汗水,仁术的传承,都将平凡铸就成感动,拼搏、忘我、奉献、冲刺!这一刻,大家共同收获了成功的喜跃。
二、抗震救灾取得全面胜利
汶川地震,举世惊心。这一刻,辽宁中医将牵挂化做了踊跃捐款、科学救治、竭尽所能奉献爱心的义举。一段不屈不挠的奋战历程,彰显出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无畏精神。作为我省第一个派出赴川医疗队员、第一批接收四川来沈伤员和第一家奔赴四川安县进行对口支援的中医院,我们以平实无华的语言,感人至深的故事,尽职尽责的操守,悲天悯人的情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这种精神,我们在唐山大地震救援时见过,在抗击特大暴雪灾害
见过,在抗击非典时见过,它所激发的大情大义,就是辽宁中医人最真实的精神写照
三、新病房楼落成启用
拔地而起的新病房楼,带着它独有的蕴意和所有的期待于2008年12月18日与世人见面,这一刻,树起的不单单是医院发展道路上标志性的丰碑,忘我奋战的一幕幕,更传承了辽宁中医敢为人先的坚韧精神,唱响了一曲曲奉献者之歌!是你、是我、是大家共同将精神聚合在一起!这一刻,我们要畅快的、深情的感谢你、感谢我、感谢正在发展前进中的辽宁中医!
我院2008年十件大事
一、两个效益迅猛提升,总收入突破4亿
2008年,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全院职工的团结拼搏下,我们的门诊量突破了百万,在快速提升的社会效益带动下,全院经济效益迅猛增长,总收入突破4亿元的数字又一次改写了医院发展的历史,这也为新一年医院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在救治“汶川”地震伤员工作中、在远赴灾区医疗救援过程中、在灾区恢复重建的大军中,我院的医护人员们用精湛的技术和爱心为伤员康复保驾护航,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不但用行动展示出辽宁中医人的精神风貌,更成为特殊时期行业中的排头兵,受到全总的表彰。
三、科研工作捷报频传,科研经费突破2千万元
“中药临床药效评价关键技术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的顺利中标,标志着我院科研工作又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域。全年科研经费总额突破2000万元,创历史新高。
四、进入全国首批治未病试点中心,成为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
我院同国内12家中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式确定为“治未病”试点中心。这是辽宁乃至东三省唯一一所入选单位。同年我院又与国内其它8所中医院校一同被确定为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为传承祖国医学,并使其走向世界构建了广阔的平台。
五、入选首批全国医院文化建设重点单位
先进的医院文化,让我院入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定的全国医院文化建设重点单位,并获得资助经费10万元,开创出医院文化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六、人才培养再上台阶,“优才”之优全国居首
在“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引领下,我院人才培养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形成了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并多次在全国行业大考中拔得头筹,今年在第二期“国家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选拔中,我院的9名医师再获佳绩,脱颖而出,使我院“优才”人数又一次位居全国前列。
七、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
“血脉病研究室”、“毒热证研究室”成功申报国家中管局重点实验室。病毒实验室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复检、分子免疫学和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室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考核,这标志着我院科研技术平台的建立,同时也为中医药科研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八、新建综合病房楼建设获东三省优质工程奖
新建综合病房楼在打造精品工程、阳光工程理念的引领下,保质保量,精益求精,在顺利投入使用的同时,在荣获多项省、市工程建设奖的基础上,今年又喜夺“哈、长、沈”三市观摩工程银杯奖,并正向全国最高奖项“鲁班奖”冲刺。
九、再度棒得“诚信服务杯”和“白求恩杯”
医院以“诚信服务杯”、“白求恩杯”竞赛活动为载体,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创建诚信卫生,不断推动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肩负起卫生行业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任,在年度省市卫生系统行风工作评选中,再次夺杯,蝉联标兵单位称号。
十、学科发展重内涵,师见真功出精品
《西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获辽宁省精品课;中医内科学科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至此医院省级重点学科增加为10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学科,顺利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级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验收工作。大力开展学科内涵建设工作,努力打造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成为医院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