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经过冬天寒冷干燥的历练后,迎来了春天。但是春季天气变化不定,病毒细菌繁殖旺盛,一不小心各种呼吸系统疾病也就随之而来了,对于慢性咳喘病患者来说,容易诱发咳喘病发作或加重,因此,春季护肺养生,就非常重要了。中医古典名著《黄帝内经》中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意思是说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发育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着一片新生的景象,万物欣欣向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披开头发,舒松衣带让形体舒展,使自己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生发之机相适应。对于春天赋予人的生发之气不要随便损害、劫夺和克伐它。这就是与春季相适应的养生道理。如果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您就会度过一个健康而美丽的春天。
衣
春季是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时期,正处于阴退阳长,寒去热来的转折期。此时阳气渐生,而阴寒未尽。由于冷空气的活动,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人体不能很快地适应。中医认为, “风为百病之长”、“风性善行数变”、 “春来不可背寒, 寒则伤肺”, 由于春季气温乍暖乍寒,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孔松弛,如突然骤减衣服,极易使“风邪入内”,诱发咳喘病的发作或加重。因此应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民间故有“春捂秋冻”的防病之说。如过早脱去棉衣,极易受寒,寒则伤肺,易发生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支气管炎等病。 “春捂”得法,将会减少咳喘病发病的机会。同时,特别提醒的是,爱穿裙装的女性不要过早换裙装,穿衣应做到下厚上薄,不要过早换裙子。我国传统医学有寒从脚下起之说,早春着装“下厚上薄”是有一定道理的。为了防止脚下寒,中医的一些内病外治疗法对您来说是有帮助的,诸如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科开展的涌泉穴中药贴敷疗法。中药外敷涌泉是中医内病外治的一种独特疗法。它是将药物研成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于涌泉穴,既可刺激穴位,激发经络之气,又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循经络传至脏腑,发挥药物的作用,以调节脏腑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涌泉穴位于足底前三分之一的凹陷处,为全身穴位的最下部,也是足少阴肾经的首穴。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经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通过刺激涌泉穴,可以达到对肾、肾经及全身由下到上的整体性调节的目的。中药外敷涌泉穴防治咳喘病,是依据中医“天人合一”学说,结合现代“时间医学”的科学观点,运用中医学 “子午流注、适时开穴”之理论研制的,通过中药贴敷双脚涌泉穴,来温运阳气,助阳气升腾,以达到扶正固本、巩固疗效的目的。
食
饮食宜甘减酸:中医古籍《千金方》记载,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因此对于咳喘病患者来说,春季饮食应以补脾疏肝为主,这样才能切断生痰之源,补脾益肺,从而达到防治咳喘病的发生的作用。甘味食物能滋补脾胃,因此咳喘病患者春季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水果等。
住
不贪睡。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无病也能卧出病来。原因是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迟缓,营养障碍,气血循环不畅,筋骨不舒,使身体亏损虚弱。因此,咳喘病患者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多参加室外活动。
常通风。居室应常开窗通风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减少细菌、病毒感染,保持环境清洁,常洗晒衣被;在窗前案头最好放置几盆花草,这样不仅能调节室内空气,而且能增添生活气息。
行
《皇帝内经》说:“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也就是说春天宜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活动,春天风和日丽,正是咳喘病人运动养生的最佳时节,宜于在庭院或公园、野外散步。散步时应该让全身自然放松。春天乃生长的季节,人顺应这一自然规律,投身于踏青远足的运动之中,必将助阳气之生发。常言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媚人的春天,芳草萋萋,繁花似锦,置身其间,对长期因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所引起的气机紊乱状态必能有所改善。疲乏忧愁在不知不觉中也会悄然离去,人的心理活动自然也得到充分调节,可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需要提醒的是,哮喘病人不适宜春游踏青。春天,万物复苏,草木吐绿,百花竟放,某些野草、树木的花粉此期间散放出许许多多花粉颗粒,它们漂浮于空气中,哮喘病人吸入某些花粉便开始打喷嚏、流鼻涕、鼻痒、咳嗽,容易诱发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