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日本語 한국어
你的位置: 网站首页> 新闻中心> 正文

颈椎病的常见病因

发布时间:2013-08-04 浏览次数:

慢性劳损、外伤及其他1)不良的睡眠姿势如高枕;2)工作姿势不当:长期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另外屈颈情况下,椎间盘的内压大大增高,使髓核后移而出现退变:3)不当的体育锻炼:超过颈部耐量的运动造成的外伤,所以头颈部的练功要注意,不能蛮练,颈椎已有退行性变不提倡锻炼;4)身体的其他疾病会造成颈椎病变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内分泌的疾病也可促使颈椎退行性变。

颈椎病的症状

  1. 头颈活动受限,闭眼时向左右旋转头颈,引起偏头痛或眩晕。

  2. 活动时有疼痛。

  3. 颈部有僵直

  4. 伴有手肩臂感觉异常疼痛(皮肤过敏、蚁走感、手指发热、发冷等)手指无力。

  5. 由于颅内供血不足可引起脑后部缺血而表现一系列头部症状,如偏头痛、视力障碍、耳鸣、听力减退等。

  6. 有椎管狭窄者可在低头时突然引起全身麻木,或有过电样的感觉。

颈椎病的分型

  1. 颈型

是指颈椎退变本身产生的颈部酸痛、僵硬不适,可称为“单纯性颈椎病”。临床表现为:颈部晨僵,静息后重,活动后稍缓解,颈部劳累后痛加重,检查可有项肌痉挛,颈椎各方位活动受限,后仰尤其困难,颈椎旁有压痛点。

  1. 神经根型

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或颈椎退变最常见的合并症。本症主要表现为受压神经根支配范围的麻木、疼痛和功能障碍。

椎动脉型

有人称之为“颈性眩晕”。

交感型

可出现: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头痛、头晕、有时伴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眼后部胀痛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耳鸣、听力下降等。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如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胃肠胀气等。

颈椎病的治疗

在临床上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有两大方面—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但多半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非手术治疗:手法治疗、牵引治疗、功能锻炼、药物治疗

颈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各种自我疗法均有效,尤其是自我牵引疗法、肩颈部的理疗、按摩及中草药外敷。

症状较明显的病人,也可用颈围保护,如果选用间断性颈椎牵引疗法则更有效。绝大部分病人可以治愈或自愈。在日常生活、工作时应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尤以注意睡眠及工作时的体位,避免外伤、劳损及寒冷等不良刺激。

  1. 神经根型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非手术治疗为主。98%以上的病人可以治愈或好转。中药外敷治疗在配合牵引、适当的按摩手法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目前,手术病人仅占此型的1%左右。凡是有一下情况者应考虑手术:一是非手术疗法4周以上无效,而且在临床表现、影象学检查所见及神经定位检查一致的病人;二是进行性肌肉萎缩及剧烈疼痛而诊断明确者;三是非手术疗法虽然有效,但症状反复者,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者。

  1. 脊髓型

脊髓型颈椎病早期可试用非手术疗法,主要是中药外敷、理疗、休息、颈部牵引、颈围保护等。颈部可行轻手法推拿,但切忌手法较重的推搬及复位等动作。

凡是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考虑手术:1颈脊髓受压症状明显,磁共振或CTM等也已证实脊髓明显受压。2 病程较长,症状不断加重而诊断清楚者;3 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者轻度,但非手术疗法治疗1~2个疗程以上没有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四 椎动脉型

非手术治疗可以使80%~90%的病人好转和治愈。轻者可用颈围保护,重者则需要采用牵引疗法,一般需卧床持续牵引3~4周,再用颌—颈石膏颈部制动4~6周,有效率可达90%以上。10%~20%的病人需要做减压性手术。

手术疗法适用于个别久治无效或反复发作已影响工作、生活者,尤其是伴有脊神经根或脊髓受压时,手术率更高。

交感型

根据相应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

颈椎病的功能锻炼

颈椎病的患者需要适当的休息。急性发作期应以静为主,以动为辅。慢性期以动为主,特别是长期伏案者应注意工间休息,作颈部功能锻炼,如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等运动。

腰脱:

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两亿多腰痛患者,其中约两成属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多发病,目前我国体力劳动者中有15%-20%的人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据了解,“腰突“多发于中老年人及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的人群,如办公室职员、电脑操作员、会计、教师、司机、重体力劳动者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通常分为非手术疗法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疗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使椎间盘的突出部分和受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神经根的压迫,使疼痛减轻或消退。非手术疗法有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消炎止痛药物及硬膜外注射类固醇药物。

,“腰突”轻者可能腰腿疼,严重者可有下肢麻木、肌肉萎缩或感觉迟钝,更甚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由于椎间盘是一个独立的软骨组织不通血管,内服药物有效成分很难进入,普通膏药也只能局部活血止痛,对突出物无作用,而手术适应症状要求严格,有风险且易发,牵引、推拿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天一凉,冷风一吹,病又犯了。更有一些患者盲目地做推拿导致病情加重,甚至瘫痪,所以椎间盘突出症在以前被认为是难治之症。

主要症状:腰部疼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根据材料统计,先腰痛而后腿痛者最多占53.3%,先腿痛且腰痛者为20.8%,同时发生者占8.3%,只有腿痛者15%,只有腰痛者为2. 5%。

体征

1、1 姿势异常

A:腰椎前凸增大,多为后外侧小型突出所致。

B:腰椎曲线变平或侧转,突出物较大。

C:脊柱侧弯发生率较高,占间盘突出症患者80 %以上。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与神经根的关系。一般来讲,突出物在神经根的前内侧(腋下型),脊柱为了使突出物躲开神经根,则凸向健侧,如果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前外侧(肩上型)则脊柱必凸向患侧。

1.2 脊柱运动受限

脊柱屈、伸、侧弯、旋转等均有不同程度受限,尤以后伸受限最大。

1.3 压痛点及放射痛

2.神经根受压或牵扯体征

2.1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足过度背屈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颈静脉压迫试验阳性。

2.2 神经肌肉系统检查: 突出的椎间盘压在神经根上,可使其支配区域的感觉障碍,肌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肌肉萎缩,这对进一步证实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3.肌力检查

4.感觉检查 包括痛觉、温度觉及触觉的检查,神经根被突出的间盘挤压时其支配区有感觉的改变。

5.肌肉萎缩 下肢肌肉萎缩是由神经营养障碍,或因疼痛而引起。肌肉萎缩程度与神经根受压和病程长短成正比。

保守治疗

急性腰痛最简单的治疗是休息、中药外敷、中药竹罐、针灸、理疗及适当手法治疗、牵引等。

手术治疗——适应症

①单侧腿部疼痛,疼痛延伸至膝关节以下,且持续6周以上;

②经休息、抗炎治疗或激素治疗缓解,但以后复发至最初水平;

③症状缓解不到6~8周复发;

④物理检查存在坐骨神经刺激体征,神经损害客观体征;

⑤脊髓造影和CT检查与临床检查与临床检查的病损水平一致。

腰椎间盘突出的常见部位在L4、5 ,L5~S1为其次,L3、4较少见

1.腰、骶神经根症状(感觉减退、反射减弱、肌肉萎缩)明显,长期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反复发作者。

2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伸拇肌力减弱或有足下垂者。

3 .有大、小便失禁等明显马尾神经受压者,应及时急诊手术,解除压迫。即使减压及时,括约肌的功能恢复也很缓慢,宜特别重视。

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

椎间盘切除后坐骨神经痛缓解者有5%复发。

据报道因各种原因而施行腰椎再次手术的成功率为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