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当自清廉始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范仁碧
廉字是一个形声字,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廉,仄也,从广兼声”。本义是指厅堂的侧边,因其具有平直方正、棱角锋利的特点,故而引申用来形容人品行正直、方正等,后又发展出节俭、少拿、不贪取等含义。正因如此,古籍中常把品行端正、不贪不占之人称为“廉夫”“廉士”。
如此一个“廉”字并不简单,在历史上引来无数有识之士为其做注解。《吕氏春秋》中记载“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是从义与利关系的角度阐释何谓“廉”;《晏子春秋》则提出“廉者,政之本也”,认为廉洁是为政的根本;管仲则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更是站在维持国家存续的高度去看待这个“廉”字,等等。于公于私、于国于家,这个廉字都很重要,对为官者来说尤其如此。
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清廉败由贪。然而,始终坚守清廉二字,并非易事,稍不注意便可能沾染污浊,岂能不慎?有人以“正俸”提醒自己,“薪水如泉水,虽少但能细水长流;外财如洪水,虽多却带来灭顶之灾”;有人以“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来劝告子孙;有人以“居官自常俸之外,尚有应得者耶”来拒绝他人的贿赂;还有人以“必妻子奴仆皆肯为清官,而后清官可为,不然则败其守矣”来严格约束身边人,等等。从严于律己到教导子孙,从管好身边人到拒绝下属行贿,做到清廉为官绝非易事,正因如此才显出清廉的可贵之处,才更说明清廉之于为官的重要意义。
“清廉”二字十分可贵,能保持下去尤其见功力。对共产党人来说,要追求“见理明而不妄取”的廉洁境界,从理想信念的高度去看待廉洁,自觉树立廉荣贪耻的价值取向,从思想源头上消除贪腐之念,实现从不敢、不能到不想的升华,形成清廉为官的思想之力。